铅酸蓄电池自放电原因及维护方法

发布:bhqdroxr 浏览:5086次

     


     引起蓄电池自放电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蓄电池内部杂质引起的自放电 在蓄电池原料选择、加工,极板制作、焊接,整体组合、装配,电解液配制、注入等过程中。难免带入一些有害杂质,从而给蓄电池留下自放电的隐患。

 (2)正、负极板处气体引起的自放电氢在负极板处可发生以下反应,即: Pb+HZSO;---PbSO, +H2 从而形成自放电。如果电解液中溶解有氧,也能促使负极板的自放电。通常由于氧气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小.加上隔板的阻碍作用,使氧气对负极板的作用并不明显。但隔板一旦损坏,其放电程度便不可低估。而且氧气析出引起的正极板自放电速度比负极板引起的自放电速度快,因而也不能忽视它对正极板自放电的影响。

 (3)栅架与有效物质接触引起的自放电 在铅酸蓄电池极板的栅架中,都会有一定量的锑,当极板上的有效物质脱落后,栅架外露,锑便发生溶解,形成一定数量的SbO3,离子。在蓄电池放电或不及时充电时,SbO3离子负极板迁移,并沉积在负极板上引起自放电。

 (4)电解液、油污在蓄电池盖上积存引起的自放电 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车的颠簸振动、充电时电解液的轻微“沸腾”,以及加补蒸馏水的不慎溅落,随着使用的延长,难免在其表面积存有油污等,若不及时擦除,便会在蓄电池表面正、负极柱及连接板之间形成轻微短路,从而引起放电现象发生。

 (5)电解液浓度差引起的自放电 电解液是硫酸和水的混合物,由于两者的密度不同,因而使得蓄电池中同一块极板处在不同浓度的电解液中,所以在同一块极板的上部和下部就会形成一定的电位差,从面引起自放电。 如果在使用中电解液不足面使极板外露,处在液面上下的同一极板也会产生电位差,造成自放电.

 (6)蓄电池内部短路引起的自放电 铅酸蓄电池在使用中,由于反复进行充电、放电,隔板会逐渐炭化、发脆甚至破损;极板也会逐渐腐蚀、变形,引起活性物质脱落,从而使正、负极板直接接触或下部被沉淀物连通,引起短路放电。 完全消除自放电是不可能的,从使用维护方面所能做的工作是如何减少自放电,以及如何及时补充因自放电而损失的能量,保证蓄电池能够顺利完成起动供电任务。     可采取的措施有: 1.新蓄电池添加的电解液务必使用纯净的化学硫酸和蒸馏水〔或纯水)配制,切不可使用工业硫酸和自来水、河水、井水等。在配制过程中,要确保无杂质污染。 蓄电池在使用中液面下降,应及时补充纯净的蒸馏水(或纯水)。 ②蓄电池的加液孔盖及盖下橡胶密封圈必须完好无损,电解液切记不可添加过多(高于隔板上沿10一 15mm即可),以防止电解液溢出。蓄电池盖上有积液或脏物时,应及时擦拭,保证蓄电池表而干燥、清洁。 ③使用蓄电池时,加液孔盖上的通风孔必须穿通。保证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氧气能及时排出,避免蓄电池内部气体密度过大,加速白放电。同时防止气压过高,胀破蓄电池壳、盖。 ④四季分明的地区应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电解液密度;无结冰危险的地区或非结冰季节,应尽量采用较低密度的电解液。夏季车辆最好停放在车库里或荫凉通风处,以降低蓄电池自放电的速度。 ⑤长期搁置的带液蓄电池,应尽可能地在低温条件下存放,并保证每月充电一次。有条件的单位,最好将存放的蓄电池集中起来,用小电流(约0. 3A)长期充电。 ③严禁蓄电池结冰及经常性大电流过度充电、放电,避免因极板上活性物质大量脱落引起栅架外露及沉淀池堆满,减少严重自放电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⑦若发现蓄电池自放电速度加快,应及时处理。具体方法为:先将蓄电池放电至“终了电压”,把其中电解液倒出、空干,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内部后,重新加入纯净的电解液,充足电后再用。这种方法可大大减轻蓄电池的自放电。